SMILE RADIO 在地文化

南部

高雄在地文化-愛河(石川錄製)

愛河簡介 愛河源於高雄仁武的八卦寮埤潭,是農田灌溉渠道;愛河流經左營、三民、鼓山、鹽埕、前金、苓雅等區而注入高雄港第一港口,主流全長約12公里,流經高雄市區約10.5公里,為高雄的生命之河;愛河的支流有三:『寶珠溝』─水來自下淡水溪,在凹仔底注入愛河、『三塊厝溪』─由三民區之三塊厝經民族路的南鼎橋注入愛河、『大港溪運河』─發源於五塊厝,在七賢橋旁注入愛河,光復後曾截彎取直。 愛河的歷史發展 愛河最早稱為『打狗川』,高雄因平埔族的馬卡道族的刺竹文化而稱打狗;在日據時期,日人嫌打狗名字不雅,於1920年將打狗更名並劃分為高雄郡高雄街,1924年廢除郡直接改為高雄市,故稱愛河為『高雄川』;自1908年基隆到高雄的火車全線通車後,日本政府開始以三期的築港計畫,所以當地人又稱『高雄運河』。 台灣光復後政府將運河兩岸闢為河畔公園,逐漸吸引觀光客來到愛河旅遊觀光;1948年,陳江潘先生在中正橋附近經營划船所,並請人命名為愛河游船所,某日的颱風將招牌吹落,只剩愛河兩字,當時又有情人於此殉情,新聞記者報導成『愛河殉情記』,於是成為了高雄人對愛河認知的圖騰,漸漸地高雄運河的名稱便走入歷史;1968年,楊金虎市長為蔣夫人祝壽再度改名為仁愛河;1992市議員陳武勳在議會提議下將愛河的名字正式改回。 現在的愛河 潺潺清流的愛河,早年扮演著運輸、交通、遊憩等多功能角色,多少騷人墨客為她歌頌,多少愛情故事在此醞釀,充滿浪漫色彩,散發人文氣息的愛河,高雄曾以她為傲。 如今走過歲月、歷盡滄桑的愛河,雖然飽嘗污染,但疼惜她的高雄人,包括政府和民間企業、藝術家們,都挖空心思逐步恢復愛河風華。愛河愛之船是近距離飽覽愛河河岸美麗景致的遊覽設施,乘船中解說小姐會一一的為遊客解說愛河沿途相關景點,於每日下午三點至晚上十點提供行駛服務供遊客搭乘。 愛河旁的和平公園原名為仁愛公園,曾經是高雄最熱鬧的「地下街」商場,現已規劃整建成綠意盎然的公園,所擁有的小葉欖仁林步道,其優雅的氛圍,常吸引新人來此拍攝婚紗。而愛河之心(如意湖),以濕地生態方式開闢的人工湖泊分別為東湖和西湖,以如意橋相連,狀若心型故稱愛河之心,是愛河整治工程代表作。如意橋在夜裡恍若發著光的河流,既浪漫又美麗。多元化的生態和遊憩功能,也讓愛河之心(如意湖)成為高雄的新地標。而原本已拆除的舊鐵橋,也隨著輕軌工程階段任務完成而重新吊裝回到愛河,與輕軌形成雙軌共存的樣貌。 愛河的生態環境 愛河經過整治之後逐漸恢復生機,是高雄生態保育的重要據點,讓民眾在都市中就可以觀察水中生態;愛河的駁船碼頭、綠籬植栽、藝術照明設施、自行車道、橋梁美化等,政府還規劃河川親水空間,結合流域內之藝文景點、公共建設、開放空間,營造出屬於高雄愛河的景致;愛河耗資四十億的整治去污工程,已讓愛河一步步的重現生機,沿河兩岸的河濱公園綠樹成蔭,也饒富趣味,由其入夜後的河岸街燈,雅緻迷人,漫步其間,很富情趣。 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travelking.com.tw/tourgui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