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MILE RADIO 在地文化

中部

台中在地文化-大里老街 (石川錄製)

大里區古名大里杙(臺灣話:Tāi-lí-khi̍t;杙:ㄧˋ),『大里』是出自當地平埔族洪雅族之社名的譯音,『杙』指的是綁船的木樁。 清治時期大里杙曾居台灣第六大街市,是貨運商品流通的重要轉運點。當時大里溪河面寬約一公里,水閘碼頭就在今市立大里高中附近,當時由於許多漢人在此地利用往來船隻做買賣,漸漸形成小村落,古稱「渡船頭」(今「舊街仔」)。乾隆15年移民湧至,人口多達兩萬餘人,沿大肚溪進墾,並溯大里溪而上。由於這兒交通方便,加上移民的勤勞,使得大里杙很快的成為臺中盆地上最富庶的地區,紮下日後繁榮發展的基礎。與犁頭店(今南屯)、四張犁(今北屯),合稱臺中三大聚落,同屬臺中盆地上開發得最早的區域 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